结肠溃疡病论坛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身边丨反复肠道息肉,肠镜下摘除术做
TUhjnbcbe - 2024/5/5 23:08:00

“陈医生,我的检查报告出来了,胃溃疡都好了,肠息肉也只剩下一个小的啦。太高兴了,谢谢陈医生!”健谈的毛阿姨(化名)刚一进诊室就报告好消息,声音中难掩她的喜悦和轻松。

反复肠道息肉,肠镜下摘除术做怕了

坚持中医药治疗效果满意

毛阿姨是一位反复肠道多发息肉的患者,2次肠镜下摘除术后,年9月复查,又发现结直肠多发息肉,最大的0.6cm,医院建议她入院再次手术。

毛阿姨的老伴黄叔叔(化名)已在陈医生这里进行了连续3年的中医调理,用他的话说,“自从在陈主任这里开方吃药,那是一年比一年精神”。

于是,黄叔叔带着老伴来到陈医生处求治。毛阿姨说:“报告上写了2个大的,其实医生在检查时发现还有好多很小的,要等长大了再手术。我已经做过2次手术了,什么时候是个头呀?”毛阿姨非常焦虑。

陈医生接过检查报告一看:毛阿姨不仅是结直肠多发息肉,而且胃内有多发溃疡、陈旧性出血,病理提示胃黏膜局灶性肠化。如果不及时诊治,继续发展下去有恶变的可能。

陈医生仔细问诊,切脉望舌,认为毛阿姨脾气亏虚、湿浊内蕴、兼有瘀血,就鼓励毛阿姨坚持中医药治疗,改变不当的饮食习惯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毛阿姨的胃部胀满、腹痛、大便不调等症状消失了。再次复查胃肠镜,结果显示胃溃疡已消失不见,局灶性肠化也荡然无存。最让她开心的是,多发的结直肠息肉仅仅剩下一颗0.3cm的小息肉。

肠息肉是什么样的疾病?

会发生癌变吗?

肠道黏膜向外隆起的多余肿物被称为息肉。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,息肉的发现率逐渐增高,在临床上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,小肠息肉较少。

结肠息肉分增生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、错构瘤性息肉等。腺瘤性息肉又分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、绒毛管状腺瘤。其中,绒毛管状腺瘤息肉、绒毛状腺瘤息肉5-10年发生癌变风险较大。少数患者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、大便次数增多、大便带血、黏液、稀便等;多数患者起病隐匿,无任何临床症状。

经内镜切除是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。但肠息肉具有易复发的特点,在我国肠息肉内镜下摘除原部位复发率更是高达80%,而内镜下切除又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,许多患者不堪忍受内镜下反复切除。而且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的癌变率,成为患者的一大困扰。

易患肠息肉的高危因素有哪些?

如何治疗和预防?

肠息肉的高危因素有高脂饮食,低纤维素饮食,吸烟、饮酒,胆囊切除术后,遗传因素和肠道的慢性炎症。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,影响了正常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规律地增殖和分化,就可能发生肠道的息肉。

肠息肉主要的预防措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,低脂、控糖、高纤维素的饮食,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,适当增加运动。如果有反复便血史,反复腹泻史,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,长期食用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纤维素、油炸等食物者,年龄大于50岁者,可以把内镜结肠镜的检查作为一个常规的筛查项目。如果无肠息肉,无肠道不适症状,可以10年左右再进行检查。

在发现息肉后,大家不要惊慌!随着内镜技术越来越成熟,绝大多数的肠道息肉是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。如果您担心息肉复发又不想反复行内镜切除,不要忘记还有中医药这一瑰宝可以帮助大家缓解痛苦。

中医药治疗肠息肉防止复发具有独特优势。肠道息肉患者临床多见大便干稀不调,或腹泻,或便秘,或里急后重,或大便黏液,或肠鸣腹胀,舌淡,苔白腻或黄腻等临床症状。辩证为脾气虚弱、痰湿内蕴、寒热错杂之证较多。治疗以健脾益气、利湿化痰、辛开苦降为基础,明显改善临床症状、提高生活质量,在消除息肉、预防复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。

陈海玲

主任中医师

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,博士,杭州市青年名中医,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(在培),省级名中医林胜友名医工作室成员,杭州市第五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,杭州市新世纪“”优秀中青年人才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、精准分会委员,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、科普分会委员,杭州市中医“治未病”质量控制中心秘书。临床中重视体质辨识,倡导“扶正祛邪、重在脾肾”。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口腔溃疡、胃肠功能失调、失眠、更年期综合征、代谢综合征、肺部结节、心脑血管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膏方调理。中医辩证防治肺癌、胃癌、肠癌、卵巢癌等恶性肿瘤。

门诊时间(医院):

武林院区:周三上午,门诊5楼治未病门诊

广兴堂国医馆:周四上午,门诊2楼4号诊室

丁桥院区:周六上午,门诊4楼诊室

朗读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

1
查看完整版本: 身边丨反复肠道息肉,肠镜下摘除术做